给你算,这笔钱你留着当盘缠。”

程昭摇了摇头:“赶考的盘缠费我有办法,这笔钱给里正,让里正拿来修学堂吧。”

他天天抄书,一本书就是一百文,勤勉一些,一个月能抄三四本,盘缠费他能凑齐。

大河村比他更需要这笔钱,没有学堂,孩子们永远无法好好读书。

程弯弯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赞许,她真的没看错人,她这个侄儿,太优秀了,优秀到让她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她按了一下他的肩膀道:“里正已经决定召集村里人集体修建土坯学堂,用不着这些钱,你自己好好收着,别以为攒个两银子就能去湖州赶考,到时候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让孩子们将所有东西搬进屋子里放起来,然后去荒地那边看建房子的进程。

人多力量大,在四五十号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地基已经挖好了,而镇上的青砖也送来了,地基是用青砖修建,七八个有经验的汉子负责修地基,其他人则在修起来的地基上砌土坯,这不是什么技术活,村里的汉子都会,二十多人一起来,才三四天的时间,一面一面的墙就慢慢起来了。

墙体的雏形出来之后,村里人才反应过来程弯弯这个院子有多大。

外面一圈墙把院子围起来,院子里是十几间房,每个房间都很宽敞。

“这几间不是住人的,是灶房茅房和澡房。”程弯弯笑着解释道,“真正住人的就是这几间,儿子们都大了嘛,眼看着就要娶媳妇儿了,不起大一点的房子,以后住不开咋办,总不能去别人家借地儿住吧。”

“大山娘真是财大气粗哟,不就是拉屎的茅房吗,盖这么大干啥,钱多的没处花了吧。”张婆娘混在人群中,声音充满了酸味,“洗澡都还专门盖个屋子,不知道王员外家有没有这么讲究。”

程弯弯扯了扯唇角:“说起来还是张婆娘家讲究,不然咱们郑少爷咋就不住里正叔家里,非要去张家住呢。”

一说到这个,围观的人群看向张婆娘的眼神就充满了八卦的兴味。

郑少爷那事儿都过去四五天了,也没见郑家来人善后,不知道李家会咋处置这个被糟蹋了的黄花大闺女。

张婆娘一脸黑沉,不提这事儿还好,一提她就一肚子火。

那天郑少爷住在她家中,明明也看上了秀红,所以她才提出让秀红勾引一下,没想到这就生米煮成熟饭了,怕郑少爷不认账,在两人成就好事之后,她一脚踹开屋子门,本来想逼迫郑少爷当场承诺娶妻,没想到,郑少爷把自己的小厮叫进去,穿上衣服就跑了。

郑家人不认账,秀红天天寻死觅活,她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

村里人成天笑话她,行,那她明天就去一趟凤凰镇,反正闹大了丢人的是郑家,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张婆娘一甩袖子走了。

村里人议论个不停,一会说郑少爷可怜,一会儿说李秀红不要脸,最后再骂张婆娘为了攀附有钱人把自己亲侄女都给耽误了。

等议论完了,这些人的注意力才继续放在程弯弯家的房子上。

程弯弯正在和赵安江商量着怎么修土炕。

她这几天仔细读了这方面的书籍,一些要点都记下来了,盘土炕是很要技巧的,设计图就是现代最常见的那种,炕要有密封性,保证不漏烟,这是最最基础的,灶台排烟的地方要砌一个挡风墙,烟囱的位置还得有迎风墙……

主屋里慢慢修起来一个土炕。

一些村民看不懂,好奇的围了过去。

赵麻子开口道:“我说大山娘,你们家应该不至于穷的都买不起床吧,用土坯修床,这咋睡?”

朱老婆子笑呵呵的道:“人年纪大了,就喜欢睡硬板床,不然腰疼,到我这个年纪你们就知道了。”

“这是土炕,中间这个通道是用来烧柴排烟的……”程弯弯仔细解释了一遍,“我比一般人都怕冷,一到冬天就感觉去了半条命,所以想法子让自个暖和点,有跟我一样怕冷的,也可以在家里修个土炕。”

南方人普遍靠硬扛过冬,千百年来都是如此,她当初在孤儿院时,也是靠跺脚哈气熬过冬日。

后来她有了些许成就,家里会开暖气,公司也有中央空调,再让她靠一身正气过冬,她很难做到。

她努力想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

村里人的许多男人不怕冷,再者说现在还只是初秋,他们暂时想不到那么长远,也就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只有一些生娃孩子的妇人比较在意,女人生产过后,要是没坐好月子,就会慢慢开始畏寒,这是许多女人都有的通病,一到了冬天,畏寒的毛病就会更加严重,手脚冰冷就算了,小腹和后腰也是冰冷冷的,那滋味,妇人们无法忘怀。

四五个妇人围着程弯弯问一些细节,打算等这阵子忙完了,也让家里的男人简单修一个土炕。

程弯弯正给大家讲解着,赵猎户急匆匆走过来道:“大山娘,我刚刚去了一趟李家沟,那只怀孕的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