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第437(第2/2页)
章节报错
对此次的煤炭交易。
他昨天已经派人通知范不着了,他打算给边城捐三十万斤煤炭。
这几年范家的煤炭生意很不错,范家在盛京储备了不少煤炭,他现在一口气要买这么多,算是把范家在盛京的库存给清了。
范不着与他做交易,只想收成本价,但他拒了,不过,范不着坚持说两家是亲戚,再加上这批煤炭是捐给边城的将士的,范家绝不能按照市场价收费。
最终,一番拉扯之后,他以每斤比市价低十文钱的价格买下了这批煤炭。
煤炭搞定了,他又进宫继续听盛鸿给他讲边城的事儿。
昨天只知道了边城的防务,今天要了解民生。
这仗,能不打就不打。
启程 陶竹送行
边城在前朝由集市发展成小城之后, 当时是胡人和汉人各占一半。
前朝末年,胡人趁着战乱,南下烧杀抢掠, 边城被胡人占据。
大盛建立之后,胡人欺负大盛初建,不把大盛放在眼中,越过长城抢掠财物和人口。
盛钧亲自率兵北上,御驾亲征, 前后与胡人打了十多年,这才将胡人逼入草原腹地再不敢露面, 于是边城成了大盛的领土。
如今边城里居住的都是大盛人, 这些年来,边城风平浪静,明面上大盛与胡人是没有贸易往来的。
但民间有悄悄走私的。
胡人贵族需要大盛的丝绸、茶叶、香料、药材、铁器等刚需物件, 而胡人的骏马牛羊以及一些药材也是大盛人所需要的。
这种走私的规模不大, 影响不了什么,盛钧盛鸿父子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权当没看到。
水至清则无鱼嘛。
眼下,胡人连着几年进犯边城,这种民间的走私被彻底禁止, 现在边城的十几万百姓靠养殖、种地、打零工、做点小生意为生, 整体经济很一般。
当然, 盛鸿并没有将边城经济搞上去的想法。
这是大盛的门户,起的是警戒作用, 本就不该太过热闹。
但这几年胡人持续南下, 胡人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故意作恶, 胡人是被逼上绝路必须南下, 于是他有了新的想法。
既然胡人缺粮,那大盛能不能和胡人恢复前朝时的贸易往来?
如今大盛不是很缺粮,而且粮食也不是白给胡人,若是双方恢复了商业交易,那双方都不用像如今这般天天死人了。
盛鸿从没想过能把胡人赶尽杀绝,他父皇雄才大略,依旧和胡人纠缠了十多年才让胡人消停了二三十年,他身为二代帝王,没亲身上过战场,哪有能力将胡人给灭绝。
况且,历朝历代,凡是大一统的王朝,都和胡人纠缠不清,甚至还有胡人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日子,历朝历代都没能把胡人给收拾完,他就不痴人说梦了。
最好的方式就如前朝那般,双方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这样才能和平共处。
但是,想要讲和,那肯定得把胡人给打服了,这样才能占据主动位置。
现在大盛是被动防御,没有主动出击。
在这种情况下大盛若是讲和,那胡人绝对会认为大盛是在求和,肯定要蹬鼻子上脸。
盛鸿的想法,黎荞很同意,可不是,与其费劲巴拉的浪费人力和财力,不如恢复贸易。
想让对方主动求和,的确得把对方打服了,让对方看不到胜利的期望。
但盛鸿信心不足。
当年盛钧在盛年花了十几年功夫才把对方给打消失,现在的大盛,哪有十几年的时间去和疯狂的胡人纠缠?
胡人最擅长搞游击,而且还都是骑兵,但大盛对那边的地形不熟悉。
大盛打不起这个仗。
头疼。
盛鸿愁眉苦脸,黎荞也是一筹莫展,他是文官,虽然当年为了考科举看过一些兵书,但他不懂军事。
他也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从宫里回家,庄文、徐瑛沈画还有孟月都在,他们几人在盛京当官这么久,不出差则已,一出差就是危险重重的边城,黎荞此行要保重啊。
黎荞笑着将安慰自家人的边城数据摆了出来,十二万大军呢,哪里会有危险。
而且,盛鸿此次会派一百名近卫队队员贴身保护他,近卫队的战力就不必说了,就算真遇见了危险,这支小队也能给他杀出一条血路。
话是如此,但几位好友还是有些担忧。
胡人那边也遭了蝗灾的事他们听说了,胡人这是被逼上绝路了啊。
不过,圣命难违,知道黎荞此次捐了三十万斤煤炭,庄文、徐瑛、孟月表示也想捐点东西。
此次黎荞还要代盛鸿犒赏众将士,他们想捐一百头猪,让守边的将士吃些好的。